2019-12-11 10:40:51来源:用考培训网综合
注册咨询工程师是指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经注册登记后,在经济建设中从事工程咨询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凡在经济建设中从事工程咨询业务的机构,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注册咨询工程师。具体办法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另行规定。国家对工程咨询行业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执业资格,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统一管理,本考试是为此而举行的专门考试。只有通过本考试成绩合格,表明其具有相应的水平和能力,才可获得工程咨询行业的执业资格。本资格全国范围内有效。
具体职业范围:
1、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咨询;
2、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咨询;
3、经济建设专题咨询;
4、投资机会研究;
5、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
6、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7、工程项目评估;
8、工程项目融资咨询,绩效追综评价,后评价及培训咨询服务;
9、工程项目招投标技术咨询;
10、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工程咨询业务。
报考条件
考试成绩实行4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应试人员在连续的4个考试年度内参加全部(4个)科目考试并合格,可取得咨询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加咨询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 ||||||
学历 | 1.大专学历 | 2.本科学位 | 3.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 | 4.硕士学位 | 5.博士学位 | 6.取得经济学、管理学学科门类其他专业,或者其他学科门类各专业的上述学历或者学位人员,累计从事工程咨询业务年限相应增加2年。
|
专业 | 工学学科门类专业,或者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工学学科门类专业,或者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工学学科门类专业,或者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工学学科门类专业,或者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工学学科门类专业,或者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
从事工程咨询业务工作年限 | 8年 | 6年 | 4年 | 3年 | 2年 |
一、《暂行规定》第二章第十条中所称的"专业”是指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高【2012】9号)中所设置的有关学科门类专业,具体如下:“工学学科门类”专业是指“工学”学科门类下的所有专业;“经济学类”专业是指“经济学”学科门类下“经济学类”中的经济学专业和经济统计学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是指“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中的管理科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以及工程造价专业。
上述专业范围以外的其它专业的报考人员,其累计从事工程咨询业务的年限均相应增加满2年。
二、报名条件中所要求的学历和学位,是指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学历和学位。
三、《暂行规定》第二章第十条中规定的从业年限,是指报考人员累计从事工程咨询相关业务时间的总和,从参加工作之日起至“考试计划”中确定的考试时间当年年底满周年计算。
四、《暂行规定》第二章第十条中所称“工程咨询业务”是指《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办法》(国家发展改革令2005年第29号)中规定的工程咨询单位服务范围,即规划咨询,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和资金申请报告,评估咨询,工程设计,招代理,工程监理,设备监理,工程项目管理。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的其他工程咨询业务。其中,工程设计、招标代理、工程监理、设备监理业务,以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发的单位资格证书中的规定为准。
免考条件
符合免考条件的应试人员,只参加《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和《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2个科目的考试??际猿杉ㄊ敌?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应试人员在连续的2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的考试,可取得咨询工程师(投资)职业资格证书。
一、《实施办法》第六条(一)中所称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是指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组织评选的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和优秀工程勘察金、银、铜奖所附获奖证书或获奖名单中所列人员。
上述人员可免试部分科目,只参加《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和《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2个科目的考试。
二、《实施办法》第六条(二)中所称“工程技术类职业资格证书”,是指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设立的有关工程技术类职业资格的证书,包括:一级建筑师、一级建造师、电气工程师、一级结构工程师、城市规划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设备监理师、招标师、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公用设备工程师、化工工程师、环保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核安全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取得上述资格证书并从事工程咨询业务工作满8年的人员,可免试部分科目,只参加、《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和《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2个科目的考试。
整体通过率
全国历年报考人数及通过率统计
年份 |
参考情况统计 |
合格情况统计 |
教材、大纲使用情况 |
|||||||
报考人数 |
参考人数 |
参考率(%) |
二科通过人数 |
五科通过人数 |
总通过人数 |
综合通过率% |
||||
2006 |
56172 |
34457 |
61.34 |
3561 |
2427 |
5988 |
17.38 |
|
||
2007 |
47341 |
25512 |
58.89 |
2722 |
1839 |
4561 |
17.88 |
|||
2008 |
31239 |
18393 |
58.88 |
2097 |
1992 |
4089 |
22.23 |
|||
2009 |
31336 |
18707 |
59.7 |
2005 |
1813 |
3818 |
20.41 |
|||
2010 |
37537 |
21201 |
56.48 |
1859 |
1849 |
3708 |
17.49 |
|||
2011 |
40533 |
23659 |
58.37 |
2611 |
2640 |
5251 |
22.19 |
|||
2012 |
49163 |
30700 |
62.45 |
1737 |
2630 |
4367 |
14.22 |
|||
|